一云生活资讯

一云生活丨入冬了,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需知道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4-11-30 15:53

在线下单,师傅实时接单并提供上门服务; 可在小程序页面联系在线客服或直接拨打服务电话:0872-2212345进行咨询! 一云生活月嫂保姆服务项目: 一云生活月嫂服务:单胎月嫂服务、...

详细信息

在线下单,师傅实时接单并提供上门服务;

可在小程序页面联系在线客服或直接拨打服务电话:0872-2212345进行咨询!

一云生活月嫂保姆服务项目:

一云生活月嫂服务:单胎月嫂服务、双胞胎月嫂服务等等

一云生活挂号陪诊:预约协助挂号、取送报告代办问诊代办开药、代办出院住院、异地代问诊、陪诊师日间夜间陪诊、陪诊师全天半天陪诊慢性病代开药取药ICU陪诊、打印病历资料等等

一云生活育儿服务:住家育儿嫂白班育儿嫂催乳通乳、育儿周边服务等等

冬天寒冷的天气为很多疾病提供了方便之门,很多体质虚弱的人都极易中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冬季都有哪些常见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流感和普通感冒

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常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两者均为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起病,普遍易感,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普通感冒是我们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可由于咽鼓管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一般5~7天痊愈,伴发并发症如肺炎者可致病程迁延。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流行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临床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春季,而南方全年可以流行,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流感或感冒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病人或病毒污染后的物品进行传播,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关键,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一般来说,慢支炎患者在秋冬季都容易反复发作,尤其是老人、长期吸烟者、伴有慢性病(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和免疫力低者更易发作,严重后易发展成肺气肿,甚至会发展为肺心病。

这是因为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病情会持续1至2个月,有的直到天气转暖时才会缓解,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预防措施

(1)抽烟者戒烟,不抽烟者避免吸入二手烟,日常生活中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其他有害颗粒

(2)日常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可以学习做呼吸操,进行肺康复训练,缓解症状。
(3)可以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感冒,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4)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5)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
(6)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早晨起来或者白天阳光比较好时最好通风半小时左右,因为室内空气污染也会引发或加重病情。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哮喘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的季节,哮喘就是其中之一。冬天天气寒冷,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发生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此外,冬天里很多地方包括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另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哮喘。   
预防措施

(1)体质过敏以及哮喘高危人群首先要远离过敏原。

(2)要注意保暖,以免因为寒冷诱发哮喘。
(3)要注意运动不能太剧烈。
(4)要坚持用药控制和预防,哮喘患者不要嫌用药麻烦,一定要坚持用药。还有的哮喘患者认为该病不能根除因此就不去看病,这也是不正确的。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肺功能、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5)有条件的哮喘患者还可以记哮喘日记,用风流速仪测风流速,并记录下数据,这对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病情很有帮助。
(6)尽量避免油烟,并做到哮喘的早发现、早诊治。

关节痛

秋冬过渡季节,气象要素变化频繁,光照少,易出现维生素D的不足或缺乏,,因此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病痛的发作。一般来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C以上,气压变化大于10百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以上,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而且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这就是“旧伤疼痛明日雨”的由来。   
预防措施

有关节炎和其他伤痛的患者,平时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病痛。

天气好时多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此外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冻疮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经常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

中医学认为冻疮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因而在冬季,体寒的人,往往出现冻疮症状。

预防措施

(1)局部保暖:易长冻疮者,寒冷的冬季需做好四肢指端、耳朵等外露部位的保暖防护。

(2)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3)温差水泡,取一盆15°C的水和一盆45°C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重复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说,如果冬天里老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就该小心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来了。   

预防措施

(1)日常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

(2)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3)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4)秋冬季运动量减少,易发胖。控制体重也很必要。过度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不能户外运动时,可增加室内运动。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慢性病者要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而且建议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一旦发病要尽快和急救机构取得联系。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流行病学特征
1、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
2、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3、传播途径: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播;4、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主要症状
1、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
2、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3、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1、及早发现病人并严格隔离急性患者,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特别是手卫生,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

3、流行发生时,家庭内一定要做到分巾分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75%的乙醇是有效的消毒剂),煮沸或开水烫。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

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

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

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性腮腺炎

流⾏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和咀嚼或进⾷酸性⾷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通常持续7~10天。

腮腺炎病毒通过空⽓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进⼊冬天,天⽓寒冷,在学校、托幼机构 等⼈群聚集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2、勤开窗多通风,勤晾晒被褥。
3、讲卫⽣,勤洗⼿。
4、使⽤肥皂或洗⼿液,并⽤流动⽔洗⼿。
5、注意均衡饮⾷,保证充⾜睡眠,坚持体育锻炼。
6、少去⼈流密集、空⽓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到公共场所,请佩戴⼝罩。
7、如果出现发热、腮腺肿⼤等症状时,要戴上⼝罩,及时就医,不要带病上课。

过敏性鼻炎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鼻腔遭遇冷空气的侵袭后,容易造成对鼻腔粘膜的刺激,鼻腔粘膜就容易干燥、过敏、进而导致鼻塞、流涕,加上冬季室内较长时间使用空调、地暖等取暖设备,也会导致局部空间的空气过度干燥,对鼻炎的症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症状鼻痒,喷嚏不止,大量清水样鼻涕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性鼻塞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嗅觉减退哪些人需要警惕过敏人群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人群烟酒爱好者工作环境差者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霉菌、花粉、烟草、海鲜、动物皮毛、化学用品等

2、外出时戴口罩,回家及时清洗鼻腔

3、控制房间湿度,一般保持在50%左右即可

4、保持清洁,定期用热水清洗床单、被罩,阳光暴晒,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

胃病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食欲不振、打嗝有时可伴有发热哪些人需要警惕喜欢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

预防措施

1、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饮品

2、减少酒精及其它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刺激性调味品

3、均衡饮食,多食果蔬,注意饮食的多样化

4、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稳定情绪


冬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对于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等,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国家免疫规划为儿童免费接种14种疫苗,可预防包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等疾病,按照接种程序全程接种相应疫苗,大多数人能够产生特异性保护抗体,能预防相对应的传染病,也可自愿自费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免疫规划疫苗中相同种类的疫苗。流感疫苗和水痘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愿自费接种,有条件的人员,也可接种其他非免疫规划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注意咳嗽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保持开窗通风、消毒

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晾晒。

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佩戴口罩。

做到 “四早”防治

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传播。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