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生活资讯
一云生活丨入冬了,冬季饮食安全小常识需知道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4-11-30 16:05
在线下单,师傅实时接单并提供上门服务; 可在小程序页面联系在线客服或直接拨打服务电话:0872-2212345进行咨询! 一云生活月嫂保姆服务项目: 一云生活月嫂服务:单胎月嫂服务、...
详细信息
在线下单,师傅实时接单并提供上门服务;
可在小程序页面联系在线客服或直接拨打服务电话:0872-2212345进行咨询!
一云生活月嫂保姆服务项目:
一云生活月嫂服务:单胎月嫂服务、双胞胎月嫂服务等等
冬季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兔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预防食源性疾病
进入冬季是饮食进补的高峰季节,同时也是各种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源性疾病也有明确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分类
细菌性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
病毒性
病毒也可以通过食物的传播导致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是食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其特征为恶心、爆发性呕吐、水样腹泻和腹痛。甲型肝炎病毒通过食物传播可导致长期肝脏疾病,通常通过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或受污染的生农产品传播。
寄生虫性
一些寄生虫,如鱼源性吸虫,只通过食物传播。其他绦虫,例如棘球绦虫,可能通过食物或直接接触动物感染人。其他寄生虫,如蛔虫、隐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贾第虫,通过水或土壤进入食物链,污染新鲜农产品。
化学性
化学性有害物包括有毒金属;有机磷等农药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亚硝酸盐、砷化物等;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工业用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等。
有毒动植物性
常见的含有毒素的动植物有菜豆、发芽马铃薯、乌头、贝类毒素、河鲀鱼、组胺等。
真菌性
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真菌毒素多达300余种,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有毒蘑菇、霉变甘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中毒。
食源性疾病特点
(1)一般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多人发病。
(2)发病与食物有关,暴发病例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
(3)病人临床表现相似,最初或主要症状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4)一般停止进食污染食物后,暴发流行即停止。
常见致病菌症状及来源
引起食物中毒疾病的前五种细菌是:诺如病毒,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
症状
在接触后30分钟至8小时开始:恶心、呕吐、胃痉挛,大多数人也有腹泻。
常见食物来源:
处理后未煮熟的食物,如肉片、布丁、糕点和三明治。
弧菌
暴露后2至48小时出现
症状:
水样腹泻、恶心、胃痉挛、呕吐、发烧、发冷。
常见食物来源:
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尤其是牡蛎。
产气荚膜梭菌
暴露后6至24小时出现
症状:
腹泻、胃痉挛,通常突然开始并持续不到24小时。呕吐和发烧并不常见。
常见食物来源:
牛肉或家禽,尤其是大块烤肉;肉汁;干的或预煮的食物。
沙门氏菌
暴露后6小时至6天出现
症状:
腹泻、发烧、胃痉挛、呕吐。
常见食物来源:
生或未煮熟的鸡肉、火鸡和肉类;鸡蛋;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和果汁;生水果和蔬菜。其他来源:许多动物,包括家禽、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啮齿动物(袖珍宠物)。
诺如病毒
暴露后12至48小时出现
症状:
腹泻、恶心/胃痛、呕吐。
常见食物来源:
绿叶蔬菜、新鲜水果、贝类(如牡蛎)或不安全的水。其他来源:感染者;接触带有病毒的表面。
肉毒杆菌
暴露后18至36小时开始出现
症状:
复视或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口齿不清。吞咽呼吸困难,口干,肌肉无力和瘫痪,症状从头部开始,随着病情恶化而逐渐下降。
常见食物来源:
自制的罐头或发酵食品。
弯曲杆菌
暴露后2至5天开始出现
症状:
腹泻(通常为血性)、胃痉挛/疼痛、发烧。
常见食物来源:
生的或未煮熟的家禽、生的(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和受污染的水。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接触后3至4天开始出现
症状:
严重的胃痉挛、腹泻(通常为血性)和呕吐。大约5-10%的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人会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
常见食物来源:
生或未煮熟的碎牛肉、生(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和果汁、生蔬菜(如生菜)、生豆芽、不安全的水。
环孢子虫
暴露后1周开始出现
症状:
水样腹泻、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胃痉挛/疼痛、腹胀、胀气、恶心和疲劳。
常见食物来源:
生水果或蔬菜和草药。
李斯特菌
暴露后1至4周开始出现
症状:孕妇通常会出现发烧和其他类似流感的症状,例如疲劳和肌肉酸痛。怀孕期间的感染可导致新生儿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其他人(通常是老年人):除了发烧和肌肉疼痛外,还会出现头痛、颈部僵硬、精神错乱、失去平衡和抽搐。
常见食物来源:
软奶酪、生豆芽、甜瓜、热狗、肉酱、熟肉、熏海鲜和生(未经高温消毒)牛奶。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勤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
餐具和厨具要清洁
清洗餐具和厨具时,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生熟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分开存放,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各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以上,特别是肉类、乳制品等易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应彻底加热,煮透后食用。
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冰箱冷藏;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不宜放置过久,应尽快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购买商品时注意看保质期,不买过期食品,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吃路边摊等三无产品。
使用安全的水
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食品制作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挑选新鲜、清洁和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买、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易辨识的野生植物和蘑菇。
冬季饮食安全5注意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气候开始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起居饮食。为此,我们在寒冷冬季食品安全要做到“五注意”:
注意预防腌制类食品中毒
家常腌制品,餐桌上的美味。作为传统食品,腌制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备菜。
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不少市民到超市选购或者自己腌酸菜、腌雪里红、腌萝卜等。经腌制后不仅香脆可口,还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果在腌制过程中,盐量不足(低于15%),腌制的时间不足15天,没有将菜腌透,若食用可引起中毒的发生。没有腌透的蔬菜,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若食用这样的腌制咸菜,亚硝酸盐随之入胃,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临床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在腌咸菜的过程中,要多放些盐,腌制时间要充足(至少半个月),这样,就能避免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了。
注意安全食用火锅
吃火锅时要坚持生熟分开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每次添加汤汁要待再次煮沸后,方可继续煮食;
要注意均衡饮食,不宜进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内脏;慎用海鲜产品、四季豆、马铃薯(发芽后产生龙葵碱)、野蘑菇、鲜黄花菜等食品,防止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注意谨慎食用冬季药膳
含有毒性药材加工的药膳,若加工食用方法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草乌、附片等毒性强的中药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食用。
严禁餐饮经营单位、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加工食用。
严禁聚众或集体食用加有草乌、附片等毒性药物原料自行配制的药酒及其他产品。
注意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采购预保证食品要查看标识、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地址、保存条件等,查看是否破损、漏气、膨胀等现象。购买散装食品要注意盛放食品容器显著位置上的标签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购买没有包装标识的散装食品。购买豆制品、熟食食品等应选择固定经营场所并证照齐全。同时,购买食品要索证索票,外出聚餐和家庭聚餐时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
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发生身体不适或明显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予以保存(包括就餐票据、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并保护好现场,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第一时间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冬季合理健康饮食6原则
冬季饮食除了要知道怕冷吃什么之外,我们在平时还应该注意,那就是尽量少吃一些凉性以及寒性的食物,比如:鸭肉、螃蟹、香蕉、黄瓜、梨、绿豆、西瓜、冰糖等。
均衡营养
冬季饮食应均衡营养,在均衡营养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主食和蛋白质的摄入。
主食可选择一些粗杂粮和全谷物;羊肉、牛肉、鸡肉等食物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可适当增加摄入,但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不宜过多食用,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另外,冬季也不要忘了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植物化学物和矿物质,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助于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
减咸增苦
俗话说“入冬吃苦,三冬不苦”。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四时调摄笺》中讲到:“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苦对应心、同属于火, 咸对应肾、属于水,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咸味过多会使肾水过旺,导致肾水克制心火太过,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造成心气虚弱。苦味食物有补气固肾的作用,所以饮食应减咸增苦,在减少“咸”味食物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苦”味的食物,如萝卜、油麦菜、苦菊等。
适当食“黑”
冬季于五脏为肾,五色为黑。中医讲五色对应五脏,其中黑色是和肾相对应,中医认为“黑入肾”,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有很好的补肾效果,因此冬季饮食可适当增加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乌鸡等黑色食物的摄入。
滋阴润燥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养生需在保暖御寒的同时注意养阴,防止外冷内燥。平时注意补充水分,饮水以温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让水分慢慢滋润身体,另外可适当吃些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银耳、梨汤、藕等。
冬要吃“根”
俗话说“秋吃果,冬吃根”,冬天是“吃根”的最佳季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第一种根类食物是萝卜,冬季天气比较干燥,萝卜水分大,可适当多吃一些萝卜,能够达到补充水分、调节免疫的作用。另外还有山药、红薯、土豆等根类食物,这些根类食物普遍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替代主食提供给人体更多的热量以抵抗冬季的严寒,其中部分还有补肾益气的效果。
忌食生冷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冬季养生在养肾的同时还需养脾胃。生冷食物多属阴性,冬季吃此类食物易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肾喜温补,冬季少食生冷、寒性食物,可适当多食些温性食物,如糯米、板栗、牛肉、羊肉等,既滋补又抗寒。